服務熱線
010-57018965
我覺得自己的作品是真誠的,做畫時我根本不知道這些作品有發表、展出的機會。我的作品有兩位觀眾:一位是我下鄉勞動時的老鄉;一位是歐美的高層次藝術家。我希望他們都能點頭,鼓掌。 —— 吳冠中
吳冠中代表作《長江三峽》
吳先生的家在北京宋莊,一套小四居的房子,室內只鋪了地磚刷了白墻,客廳中間是一樹含苞欲放的老梅,墻上掛著兩幅畫。而他是中國最著名的藝術大師之一,影響了無數的藝術家,他的畫作也拍賣價過億!
60歲,首次公開展
“沒有改革開放,我現在恐怕跟今天宋莊的那些畫家一樣,生活在城市和藝術邊緣。”吳冠中說。
1978年3月,改革開放之后的第一次西方畫展——“法國19世紀農村風景畫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全國各地的美術工作者齊聚北京,有人甚至賣血掙路費到北京看展覽。
綠滿園 油彩 三合板 1977年作
應中國方面要求,展品都是在法國排不上號的二三流作品。聰明的法國人把他們的現代派作品制成大照片,作為附錄呈現,結果看照片的人比看畫的人還多。
這個展覽給吳冠中帶來了好運氣。剛剛從下放地回北京的吳冠中,在自己任教的中央美術學院的一個破教室里舉辦了自己的個人作品展。那些到美術館看完法國畫展的觀眾,接著就走到王府井看吳冠中的展覽。坐在教室里的吳冠中,看到了夾雜在人群里的華君武。這位當時中國美術家協會的領導看完畫展,在沒有人時,拍了拍吳冠中的肩膀:“比法國的好。”
山村小景 木板油畫 1980年作
因為反響熱烈,中國美術館主動與吳冠中聯系,商量給他辦個人畫展。此時,吳冠中的留法同學趙無極、朱德群,已經在西方藝術殿堂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吳冠中卻才辦了自己回國后的第一次公開作品展,當時的吳冠中已經60歲了。
吳冠中感慨,自己的作品還有公開展出的機會,這真是個奇跡。“我覺得自己的作品是真誠的,做畫時我根本不知道這些作品有發表、展出的機會。我的作品有兩位觀眾:一位是我下鄉勞動時的老鄉;一位是歐美的高層次藝術家。我希望他們都能點頭,鼓掌。”吳冠中說。
鄉間 布面油畫 1977年作
在農村勞動的日子里,農忙之余,農村生活和高粱、玉米、南瓜等農作物都成為吳冠中畫作的內容。不識字的幾戶鄰居都來看稀奇,指著晾在院子里的一張張畫說,“哎呀,很像”。看到吳冠中自己滿意的畫時,他們的評價變成了:“哎呀,很美。”
“很像”和“很美”的區別,讓吳冠中很驚奇,“那么抽象的畫他們也懂。和那些政治家的評判相比,我更相信農民的結論。農村生活牢牢地提醒我:藝術一定要扎根于人民。同時,作為中國藝術家,我一定要和國際上的藝術家比較。”
老重慶 布面油畫 1996年作
1979年4月的吳冠中繪畫作品展,以及后來的巡展確立了吳冠中在中國美術界的地位。
見吳冠中的畫賣得好,又是法國留學生,日本西武百貨店畫廊的老板著眼于東京的巴黎博覽會,干脆出錢讓吳冠中回巴黎寫生,次年在東京舉辦了“吳冠中畫巴黎畫展”,其中的一幅油畫《巴黎蒙馬特》以104萬港幣售出,創下了當時中國油畫拍賣最高價格記錄。
1991年7月,吳冠中接受了法國文化部頒發的“法國文化藝術最高勛位”。1992年,從來不辦畫展的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舉辦了“吳冠中——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畫展”,還出版了同名畫冊,BBC電視臺還給他拍了部專題片。
吳冠中作品
物館辦畫展,觀眾創下記錄。《先鋒論壇報》的藝術主管梅利柯恩(S.Melikian)冒雨從法國趕到倫敦,看了畫展后采訪吳冠中,之后在《開辟新航道的中國畫家》一文里把吳冠中稱為“數十年來現代畫壇上最令人驚喜的不尋常的發現”。
時過境遷,吳冠中忘了英國王儲剪彩開幕的榮耀,卻記住了在大英博物館門口照相時遇到的一個觀眾。“那位老太太握著我的手說:‘我看了你的畫,全看懂了,我非常喜歡。’遇到這樣的老太太,我心里很安慰。”
塞納河風景 布面油畫 1991年作
掃一掃 加關注
Copyright ? 2019 北京嘉利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備案號:京ICP備-19026694號-1